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普通会员

深圳博拉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产品外观设计,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杨
  • 电话:075526975629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新闻中心
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5-12-21        浏览次数:105        返回列表
   从宏观上,制定国家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战略
  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规律、路径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着力发挥政策驱动潜力,加快明确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推进部署,借助业已形成的规模优势,使之从系统创新、集成创新的高度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提升重点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为 导,以“技术驱动型制造业企业”和“加工驱动型制造业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整合资源、开拓市场、通过设置跨地域的重大设计合作项目充分挖掘不同地区制造业在实施工业设计创新方面的潜力。在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考虑建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工业设计产业政策协调机制,在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设立全国工业设计发展委员会(或理事会)作为政策指导与仲裁评估的议事职能机构,进 步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与服务配套产业建设专项意见,在此基础上借助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化的快速进步。
 
  从主线上,培育现代化工业设计技术体系与产品体系
  积 引导国内制造业企业与职业工业设计类企业从中长期发展角度着眼于未来在“互联网+”经济生态主导下的创新研发机制、品牌服务体验、原型技术储备与产品服务网络等层面的竞争,使工业设计创新能够面向网络化、服务化与智能化制造体系充分发挥自身对于工业产品的文化引导与价值增值职能。与此同时,要在研究论证基础上加大对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针对性投入力度,落实研究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借助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及社会捐赠等多元筹资渠道设立国家 及省部 工业设计新型科研机构,注重技术研发与原型性技术创新的战略应用,整合各相关领域科研主体参与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技术原型”,进而围绕其建立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体系与产品体系,形成相应的研发性、服务性设计企业集群。
 
  从布局上,紧扣服务于实体制造业,兼顾信息化与社会服务系统领域
  要立足于具体国情,使我国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发展紧扣服务于“实体制造业”这 核心方向,同时兼顾“信息化领域”与“社会服务系统领域”这两个未来制造业需求增长点。我国拥有 近1/3具有国际 进水平的实体制造业基础,其无疑仍将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财富,是我国与 进工业化国家竞争的重要资本,同时也应是国内工业设计产业化建设的主战场。另 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化终端管理系统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制造与社会服务性产品网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综合体现在能源、通信、交通、环保、物流、智慧城市等制造相关领域,这些领域对于产品的功效性、体验性和人性化要求更高,在资源整合与价值集成方面也相应更为复杂和多元,工业设计应积 参与并适时主导上述整合创新过程,使自身的产业化发展能够为新兴经济模式下的跨领域协同制造给予储备。
 
  从路径上,搭建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与法律法规保障,扶持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和行业领军人才
  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导入和实施工业设计创新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在知识产权、投融资、税收、合作等方面进 步加强规范,建立基于网络化、大数据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和设计企业信用评 制度,在政府监管基础上加大行业机构的联合与协同监管机制,使对工业设计创新的产权保护能够突破单 的外观形态,深入到外观与产品功能、原型及使用方式等内容的结合性评定之上,以此维护创新主体的权责与实践积 性,搭建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要加快扶持工业设计及制造品牌领军企业,充分重视其对于整个产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重点发挥政府在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顶层规划、市场引导、规则制定与宏观调控职能,将商业模式、竞争机制、创新手段及工具等交由企业自身加以探索和构建。此外,要加快培养 批专业技术能力突出、具有高度社会影响力与责任感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相应落实我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职称评定工作。
 
  从着力点上,多方面入手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工业设计应用成本
   ,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育设计型、创新型工业产品消费市场,增强要素配置集中度,降低制造业企业设计方案的开发成本;其次,要深化政府引导职能,立足发展实际设置国家与地区性的工业设计扶持计划,降低设计技术研制与产品原型培育成本; 三,要建立健全工业设计服务中介平台,鼓励制造业企业与职业设计公司开展长期性、深度性合作,对重点制造业企业建立稳定的设计服务供给,降低生产资源调整成本; 四,要培训制造业企业管理者的设计应用意识,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现代设计管理机制,并使之广泛应用于企业产品、品牌与文化价值的体系构建之中,降低设计创新与决策咨询成本。